科研课题引领下的青年教师团队建设

2017-08-18 七台河市教育局

        近几年来,我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他们学历层次高,思想活跃,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储备力量,而未来的教师必须是具备一定科研素养的科研型教师。在市科研所的关心、指导下,在“十二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探究学习方式中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实验研究》和省学会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实践研究》两项课题实验的研究,我校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指导,在课题研究中,倡导每一位教师用“思考”的目光审视校园,以“探究”的姿态从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在实践过程中,坚持个人奋进,团队助推,整体提升的原则;按照“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螺旋式发展思路;尝试着把行政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等有机地融入到课题研究中,初步构建起了管理、培训、教改“一体化”的”青年科研团队建设“1335”培养模式,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一、“1”——准确定位 ,成立一支青年教师的科研团队

我们的青年教师的科研团队组建时年龄限定在36周岁以下,在科研所的各位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在2013年9月组建了这支有20人组成的团队——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简称“青科社”。 “青科社”是一个以培养“双师素质为主的优秀青年教师团队”为中心任务的学习型组织。为了研究的更扎实有效,在2013年12月,老师们自愿组合成立“青科社”所属的“春寒料峭”“傲雪凌霜”“春色弥漫”“韶光淑气”分社,分社的成立让青年教师的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3” ——三项规划,让课题研究为青年科研团队和谐发展导航

        (一)制定学校培养规划,构建科学有效的团队工作机制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培训工作,将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我校先后出台了《第七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第七小学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第七小学课题研究活动细则》和《关于实施第七小学教师发展手册的决定》等制度,从课题研究的内容设置、形式采用、评价办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安排,激发了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渴望上进的内在动力,使学校课题实验研究工作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运行轨道。

        (二)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力求让课题研究工作有保障。

        要求“青科社”制定五年个人成长规划,每年还要制定年度计划,五年个人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个人发展的规划和设想,对教师的成长具有激励、推进作用。

        (三)学习引路, 让课题研究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活铺路

        课题研究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全新的思维方式作引导。“青科社”教师只有站在科研的最前沿,站得高,才能开阔视野。学校尽其所能,倾其所有,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服务于教科研,利用每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由“青科社”每组的小组长向其他教师进行相关知识专项辅导。每周四下午让“青科社”教师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切磋学习体会,将自己的想法、体会、疑虑与大家交流,以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提高自悟能力。我们还为“青科社”教师建立学习资料册,让每位教师主动获取信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归类建档,便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历程进行理性思考,并自觉运用反思结果去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

        三、“3” ——实施“三大工程”,让课题研究为青年科研团队保驾护航

        (一)有效实施的“师徒结对工程”

        1.隆重的结拜仪式。每学年伊始,学校为新教师精心选拔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水平一流的指导教师,并隆重举办“师徒结对工程”师徒结对签约仪式。2013年共有13对师徒签约,2014年师徒结对又增添了新的力量。为了进一步强化“师徒结对工程”,浓郁氛围,示范为先,校级领导主动担任新教师的指导工作。在签约仪式上,学校具体解读“师徒结对工程”实施方案,重点详细阐释师徒职责及奋斗目标。每年隆重举办的结拜仪式,开启了青年教师团队打造的经典篇章,为“打造青年教师团队,促进内涵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2.务实的研究过程。为确保师徒结对工程落到实处,师徒结对签约仪式之后,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实际,为每位新教师确立了三年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达成目标,让“师徒结对工程”落地生根。在科研成果方面,要求新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撰写论文、案例和反思,申报个人研究课题,将教研和科研紧密交融。层级发展,梯度推进。

        (二)梯度培养的“名师工程”

        实施“走进名校,向名师学习” 培训方案。每学期开学选派“青科社”两名骨干走进名校进行定岗培训,并实施规范管理和参与式学习。“向名师学习“前期,选派两名教师认真剖析自我,弄清自己的教学优势与弱势,找到自己向名师学习的重点,并正视差距,从而确定个人发展的目标。学习结束返校后进行经验交流汇报(PPT展示)。

        在这些“青科社”骨干教师的带领下,课题组教师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研究范围可以小一些,可以是一节课的流程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的剖析,一种教学方法的探讨等。骨干教师每学期都要完成“四个一”的主题活动,即上一节汇报课、主持一次研讨活动、举办一次讲座、指导实验老师上一节交流课。

        (三)有效的评价工程

        为了加强对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研究效果的评估,我们注重行政人员蹲点实验小组,及时掌握活动信息,指导解决研究中的问题;为每位“青科社”教师建立跟踪记载卡,依照《课题实验工作考评量化细制》进行目标量化;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课题实验工作并开展互评。一是激励评价;二是述职评价;三是多员评价。

         四、“5”——五种途径 ,青年教师团队建设与课题研究有机融合

        (一)建设书香校园,丰富青年教师团队内涵。

        学校以打造“书香”校园为载体,学校每个学期都为“青科社”全体成员配发《教育家成长丛书》、《给教师的建议》、《你在为谁工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不同的书籍。2013年——2015年连续三年举办了“书香浸润泽校园,品味科研人生”读书大讲坛活动。通过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检查,“书香办公室评比”,举行“读书沙龙”等形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市级课题研究为引领 ,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

        在市科研所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在“十二五”期间承担的国家级、省级课题,我校“青科社”四个分社的负责人还独立承担四个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依靠优秀教学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促进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青年教师产学研结合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科研型”“研究型”教师。让“研究”成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习惯和状态,从而在享受职业中快乐幸福地成长。

        (三)亲近名师名校,在开阔眼界中提升团队教师素质。

        近年来,学校坚持和全国各地名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保持深层次的教学互动。先后组织教师先后参加国家和省市级培训50多人次;听取了崔峦、陈琴、窦桂梅、吴正宪等国家教育专家、教学名师的专题报告、课堂教学示范10余次。这些教学交流活动的进行为课题研究的高层次进行提供了保证。

        (四)特色活动  让课题研究为课堂教学创新服务

        教育科研的生命在于开展活动,研究活动是教育理论向教育行为转化的“催化剂”,通过这个“催化剂”,教师就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把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校分别于2013年11月至12月、2014年10月至12月举办了两届青年教师活力课堂优质课大赛活动。

        学校非常重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活动,即研究方案和计划中指定的学校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举办大型的特色教育科研活动:这种活动主要内容有专题介绍(阶段总结)、课堂比武、才艺展示等。

        我校于2014年11月1日,就举行了课题阶段总结活动,活动分三个板块:分别是精品教案使用示范课、课题组教师讲述教学故事、才艺展示特色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推动课题的研究进程,同时为教师、学生提供成长和发展的舞台。

我们还定期开展教学设计大赛,说、讲、评、反思、教学叙事、教学案例评析大赛、公共课堂展示、常态课、推门课等拉练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课题研究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落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和总结。

        (五)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建立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

        1.团队体验游戏活动放松心情、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使教师愉快地工作、健康地生活。如:“同心竿”接力赛,“我说你画”、“捕小鱼”、等等。小小的体验游戏不仅给老师带来快乐,同时也让大家的心走的更近了,彼此有了更多交流沟通,有了更多的爱和信任。

        2.团队户外拓展活动,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结合课题研究师徒结对来到美丽的桃山脚下开展了“登山、寻宝快乐大比拼” 户外拓展活动和沟通游戏《我比你猜》,通过沟通,我们的团队更加和谐,更加具有凝聚力。

        3.节日庆祝活动,让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真情。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让教师之间有了更多的真情。三八节的“赏梅”活动,教师节“我的节日我疯狂”活动。端午节“亲亲热热一家人,快快乐乐过端午”包粽子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和谐与温馨的团队,这是亲亲热热的一个大家庭。

        几年来,“1335”培养模式大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课间研究行动已成为教师的习惯,教师积极申报加入到课题研究的行列中来。全国、省、市级课例、说课、案例、论文等获奖成果层出不穷,教师教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10人次,省市级奖209人次。课题组成员董春燕代表七台河市参加省第三届课博会展示课活动,课题组成员王红玉、许世红、詹秋童的录像课也得到了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的好评(见《课题通讯》24期),翟金香的葫芦丝技艺、段絮老师的书法技艺展示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另一亮点。2012年4月在市科研所举办的阶段总结会上,我们学校组成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学生的进步,教师的成功,家长的信任,社会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了我们坚持走“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校”之路的无穷动力。

        课题研究是提升学校品位的强势竞争力,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力杠杆。学校依托教科研,超前发展,曾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教改名校、黑龙江省“体育艺术2+1”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教科研先进单位。涌现了国家骨干教师2名,省级4名,市级骨干教师16名,七台河市青年骨干教师6名。面对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努力拼搏,开创新局面,用心做科研,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幸福地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


长按二维码

关注七台河市教育局公众号

热门评论

  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