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中学进行学科组大教研
学科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为更好地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新功能,2017年,在新学期之初,学校切实加强学科组建设,以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正所谓:结伴而行,方能致远。学校的主体思想,是围绕课程建设,通过学科教研这种方式,能够和学案一样,并行地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共享。结伴而行,就是以办公室为主体的学科组教研,突出学科组建设,促进教师间、备课组间教学研究的深入交流,从而实现规范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科组教研在形式上是一个学科,一个办公室,而更实质、更具有内涵性的内容,是通过这种组合,把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原来各自独立的备课组,结合起来,建立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注重以课程为核心,适当外延。在课程建设方面,解决单独的备课组所面临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实现教师之间教学的交流,注重对学科思想的研究和落实,发挥不同学科备课组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创造同仁之间互相听课、借鉴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的提高和发展。
除了宏观上的把握,学校还采取“1+4”模式。先“1”后“4”。“1”即强调学科教研与学科教研组长的作用。“4”即周一到周四,安排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注重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即时解决某一个备课组,在教学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找到办法,突破难点、重点。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突出“小而微”的特点,即具体而微。它区别于学科教研的大局观,而是从微观上解决我们教学当中,甚至是每一天教学当中的实际问题。“微”到讲一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或一份卷子上的某道题。使教师在备课中能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而通过专题课、强化训练等方式,找到同类的题,加强课后跟进式辅导,进而提升教研组建设。这就是备课组活动所体现出的价值和作用。
在管理上,学校要从教务处,科研处层面,加强监督检查,各年级教学主任也要对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进行督促和检查,形成“二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切实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
锦州中学秉持教书育人的思想,尊崇严谨的教风,良好的学风。开学伊始,学校教学工作已全面步入正轨,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新学期的生活。
![]() |
![]() |

长按二维码
关注锦州市教育局公众号
热门评论
没有更多了...